踏上留学征程,除了应对申请、考试和行前准备,妥善处理个人档案与党组织关系同样至关重要却易被忽视。 这两项事务关乎未来回国发展,影响就业、升学等关键环节。本指南为您清晰解析处理方案,助您安心留学,无后顾之忧。
一、个人档案处理
(1)档案存放的合法途径
根据国家规定,个人不得自行保管或长期持有档案。 留学生档案应存放至以下指定机构:
户籍所在地县级以上(含县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
适用于所有留学生,尤其适合计划回国后在户籍地就业的人员。
可通过全国人社政务服务平台(https://www.mohrss.gov.cn/)查询具体机构信息。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
提供免费档案托管服务,但仅限以下三类人员:
① 国内高校毕业直接赴国(境)外攻读学位的应届毕业生(无工作经历);
② 国内高校在读期间办理退学手续后赴国(境)外攻读学位者;
③ 国内高中毕业直接赴国(境)外攻读学位者。
重要提示: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仅设在北京,无其他城市分支机构。转档手续需通过其官网(http://zwfw.cscse.edu.cn)在线办理。
(2)档案转递流程
已拆封档案: 需联系原毕业(或存档)学校重新审核并密封后,由学校通过机要通信渠道转递至目标存档机构。
未就业毕业生: 档案通常由毕业院校按规定直接转递至户籍地人才服务机构。
已工作人员: 若原单位不具备档案保管权限,档案应转至户籍地或工作单位所在地具备资质的档案托管机构。
(3)关键注意事项
避免“死档”: 档案滞留在个人手中超过2年可能导致失效,务必尽快存入具备档案管理权限的正规机构。
便捷查询: 可通过全国人社政务服务平台或地方人社部门官方平台在线查询档案存放状态。
二、党组织关系处理
(1)组织关系保留方式
依据《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留学生党员组织关系处理区分如下情况:
公派留学人员: 党组织关系保留在原派出单位党组织。
自费留学人员:
在职人员: 组织关系原则上保留在原工作单位党组织。留学期间需至少每半年通过适当方式(如书面思想汇报、电子邮件、视频会议等)与党组织保持联系一次。
应届毕业生:可向毕业院校党组织申请将组织关系暂留学校(最长保留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
或转接至本人户籍所在地的街道/乡镇党组织。
(2)党费缴纳与恢复组织生活
党费缴纳: 出国留学期间暂停缴纳党费。回国恢复组织生活后,需按国内同期收入标准补缴留学期间的党费。
逾期未归处理: 无正当理由连续超过5年未与党组织联系、未回国者,一般按规定程序停止党籍。回国后,本人需提交恢复党籍申请,经党组织审查符合条件的,可恢复组织生活。
预备党员: 留学期间表现良好、符合转正条件的,可按规定程序申请办理转正手续。超过预备期未归国或未办理转正手续者,取消预备党员资格。
三、办理流程
转接材料: 办理党组织关系转接时,需提供党组织开具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及党员基本信息表。跨省转接通常需要纸质介绍信。
线上服务(地方探索): 部分省份(如山东省)已推出“留学服务一件事”集成办理平台(如山东政务服务网),可线上办理档案、组织关系等相关事项(请关注地方政策)。
官方信息渠道
档案政策查询与业务办理:
全国人社政务服务平台:https://www.mohrss.gov.cn/
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
留学人员档案服务(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官网:https://zwfw.cscse.edu.cn/
党组织关系政策咨询与问答:
共产党员网(中组部主办):https://www.12371.cn/ (可查询政策法规)
共产党员网“党务问答”平台:https://wenda.12371.cn/ (可提问咨询)
END
联系我们
蔡老师
17797749544(同微信)